A+广告

藏在江南水乡里的城市建筑 计家墩村民中心

闫明,美国纽约Cooper Union硕士、美国Clemson大学建筑学硕士,AIA 美国马萨诸塞州注册建筑师。曾就职于美国波士顿 Shepley Bulfinch 、新加坡 Tiarra Design ,现担任原筑景观合伙人及建筑设计总监,同时主持原筑景观建构研究中心的工作。
案例展示案例详情

        编辑:贾楠

        设计公司:原筑景观

        设计师:闫明、赵明希、宋旭、钟荣洁

        设计撰写:闫明


        计家墩村位于富饶的昆山,四周被稻田包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设计任务是改造并加建位于村口的村委大楼,让它成为未来“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服务于从上海开车一小时来这里体验乡村生活的都市人。




        改造前的村委大楼与都市人主观印象中的江南水乡有很大出入,它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屋顶用了青瓦坡屋顶,威严而高大,作为公共建筑,却让人没有停留的欲望。然而,整个村子却非常开放,沿着小巷走走就会发现这里的公共空间有机而又动人:沿街的界面时不时地会出现惊喜,一些积极生动的小空间面向行人,让建筑的界面不再冰冷。有些建筑的背面和山面稍加改造,形成了新的空间,让邻居们可以在此小坐。


        通过改造,未来计家墩村民中心里的空间会出租给小商户来经营酒吧、咖啡馆、商铺和工坊。业主的要求是:要有作为餐馆的大空间以及配套厨房,每个经营场所需有配套的室外空间,使有限的空间可以承载更多活动。


        村民中心虽然地处昔日乡村,但未来却是要面向自周边城市的假日游客,业主、设计师和使用者均来自城市。因此在设计最开始,我们把我们设计的村民中心定位为“乡村里的城市建筑”。我们与业主一同确定了从空间操作入手的工作方式,营造从大到小、有级差关系的一系列空间,并创造尽可能多的积极的公共空间。这种使用功能的不确定性一直延续到了建筑落成之后:原来计划用作餐厅的大空间被作为展览和活动空间,而每个小房间也都承载了远超预期的功能。



▲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策略


        从这些生活中的改造得到灵感,我们总结了如下改造策略:


        1 打破工整对称的方盒子、消除原来的空间权利关系,降低建筑立面尺度、破除冰冷傲慢的姿态。

        2 让进村的步行主路从建筑中穿过,让建筑的室内外空间都连通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3 彻底颠覆建筑内外的刻板分割,让室内外连通,建筑内是室内花园、建筑外是室外客厅,人的活动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由室外流动到室内。

        4 把建筑四面全部向周边打开,让周边的消极空间变成面向并且服务于外侧的(facing and serving)积极空间。

        5 强调建筑的城市性,让其从在外面被观赏的一块“雕塑”变成从内部被经历的一座花园。



▲计家墩鸟瞰



        打开南侧界面


        通过顶部结构加固,把旧建筑南立面的五开间彻底打开,并在原建筑南侧3.6米处加盖一堵高墙,让其成为新的空间界面。这样一来,原来隐藏在墙身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被显露出来,成为空间中的主角,我们保留了原来的混凝土激肌理和立面大梁被锯掉后在柱子上留下的切口,让建筑改造的操作得以体现。


        在旧建筑前加建四组角部相连的坡屋顶房子,围合出四组互相连通的院落,空缺处形成两层贯通的天井,让上下层空间在多处连通。在新建部分做一层挑檐,降低尺度,并定义出一层的室内外的连通空间。建筑南侧的树木和田地自然流入院内直至室内,进一步挑战既定的建筑院落内外关系。



▲南侧加建模型


▲建筑南侧庭院


▲建筑南立面


▲南侧底层架空院落


        打开建筑北侧界面

       原建筑北侧一排低矮的民房和建筑之间有一条三米宽的巷子,使用率很低。我们通过把建筑北侧首层墙体向建筑内侧移,打破原有建筑边界,让街道走进建筑,让民房和墙围合成尺度宜人的檐下空间。



▲北侧展廊


▲北侧展廊


        入口院落


       入口处通过院墙的开口与铺装的边线界定出既属于院内又属于院外的空间。在主庭院与入口庭院之间设计了一个双面廊,两侧都可坐人,角部打开形成可以一人通行的门,门向侧面一拐变成人眼高度的窗,可以从院外窥向院内。门向下一卷即可形成跨在水面上的桥供人通过。这样一个既是廊,又是门,又是桥,又是窗的构筑容纳了坐、窥、行的几组行为,让两个院子之间产生了多种不同方式的连通。




▲入口空间模型


▲入口院落


▲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


        空中走廊


        建筑二层的两处屋顶平台通过空中连廊与室内外的二层走廊连通形成环线。该环线同时连通了室外的一系列的天井和二层室内平台,穿行其中会时刻通过观察质疑并确认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带来迷宫似的体验。



▲入口廊架


▲入口廊架

▲二层室外走廊


▲二层室外走廊


▲二层天井


        大空间/室内花园


        通过结构改造和加固,把旧建筑一层的梁和楼板锯掉,让旧建筑呈现出其最大的空间潜力——一个10米通高的单跨大空间。这样进一步模糊室内外的边界:室内大厅对于室外空间来说仍然是室内,而对于小房间来说,这里却是有阳光和植物的室外,使其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中庭入口空间


▲中庭


▲中庭采光及裸露的混凝土柱


▲改建后的室内中庭


▲改建后的室内中庭


        结语


        建筑可能很难去用一张或几张照片去概括,也可能无法简单地用一段叙事或概念去抽象。尺度的感知、空间的次序和身体的经验这些最有趣的部分都是照片、图纸以及文字所无法传达的。它们强调一种身体的在场经验,抵抗对于建筑的抽象、概括以及传播。只有置身于建筑之中,在其中漫步,才能体会到照片无法描述的部分,也许这些部分恰恰是建筑被媒体过度消费年代里建筑最为珍贵的品质。在设计中,我们希望强化这种人的身体与建筑的互动以及人的经验在建筑中的积累,我们设计了一座需要用身体去经历的房子。



▲改造前村委大楼平面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建筑剖面概念图


        项目名称:昆山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

       委托单位:乡伴计家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公司:原筑景观

       主创设计:闫明

       项目地点:江苏省昆山市

       项目面积:2000平方米

       设计撰写:闫明

       设计团队:闫明、赵明希、宋旭、钟荣洁

       结构设计:王艳芝

       机电设计:陈璐、韩苓苓

       施工团队:上海徐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业主团队:仇银豪、陈竞翱、吴建明、陈明涛、杨潇、王磊

       项目摄影:田方方、闫明、仇银豪

       照片版权:原筑景观




        闫明,美国纽约Cooper Union硕士、美国Clemson大学建筑学硕士,AIA 美国马萨诸塞州注册建筑师。曾就职于美国波士顿 Shepley Bulfinch 、新加坡 Tiarra Design ,现担任原筑景观合伙人及建筑设计总监,同时主持原筑景观建构研究中心的工作。


        热点阅读:

        探寻天空之城:杨柳郡社区小学与幼儿园

        让旅游成为传承文化的途径 拾贰间美学堂与琴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