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广告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之杨家学堂篇

何崴,1973年出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三文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德国Professional Lighting Design杂志中文版执行主编,是中国当前最活跃的建筑师之一,同时也是资深媒体人,灯光艺术家和独立策展人。

何崴长期从事建筑、城市、艺术、灯光等跨领域研究和创作,在国内外发表数十篇论文及多部著作。近年来,持续关注中国乡土建筑和乡村的复兴,其代表作品曾获住建部田园建筑优秀作品一等奖、中国建筑创作奖银奖、2014WAACA中国建筑奖社会公平奖大奖,2015台湾金点设计奖年度最佳设计大奖,美国HD Award民宿/经济类酒店类大奖、英国Blueprint Award奖等十多项国内、国际奖项,刊登于美国Architecture Record,英国剑桥大学arq(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等多家国内外权威媒体上,并多次参加包括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韩国光州双年展、中国设计大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内的国内外设计和艺术展览并获奖。

何崴的设计强调新建筑与原有建筑,所在环境的关系,设计概念往往从所在地的地理、自然、人文条件,以及原有建筑的独特性出发,将新建筑与所在场地进行有机融合。何崴善于从地方传统建筑和建构逻辑中提取素材,并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

案例展示案例详情

        编辑:贾楠

        主持建筑师:何崴

        建筑设计: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杨家学堂位于上坪村两条溪流的交汇处,除了原有学堂外,还包括几间废弃的农业生产用房。设计师何崴希望将它们改造成一个书吧,既可以为外来观光者提供一个休息和了解村庄历史文化的地点,又能够为当地的孩子提供一个可以阅读,可以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广悦与静雅

        在前期的踏勘中,设计师发现现状的杂物间和牛棚在空间上有很大差异。杂物间相对高大,内部空间开放;而牛棚则正好相反,因为原有功能的需要,空间矮小,黑暗,几个牛棚之间由毛石分隔,此外牛棚上面还有一个低矮的二层用于存放草料。

        空间的差异和“瑕疵”带来了空间改造的困难,同时也为改造后的建筑叙事提供了戏剧性元素,这正是改造项目有趣的地方。利用原有空间的特点,设计团队将新建筑定义为“一动一静”两个部分。




        “一动”是利用杂物间改造的书吧的售卖部分,这里相对热闹,拿书借书,买水喝水,以及设计团队专门为上坪村创作的一系列文创产品都在这里集中展示、销售。这里是上坪村对外的一个窗口,外来人可以在这里阅读上坪古村的“前世今生”;村里人也可以透过物理性的窗口(建筑的朝向村庄一面采用了落地玻璃的方式,将书吧和村庄生活连着一起。)和心理的窗口和外面的世界进行对话。大家称之为“广悦”。




        原有建筑朝向溪流一侧是封闭的毛石墙,开窗很高,但溪流和对面的田园景观又是希望引入书吧的。设计师并没有降低原有窗口,而是在室内加设了一个高台,人们需要走上高台才能从窗口看到外面。这样做一方面尊重了原有建筑与溪流、道路、村落的关系,保持了建筑内部和溪流之间“听水”的意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登高远望的要求,也丰富了室内空间。建筑面向村庄的一侧,原有的围墙已经倒塌,设计师利用一面落地玻璃来重新定义建筑与村庄的邻里关系,也改善了原有建筑采光相对不理想的问题。





返回顶部